摒弃只顾短期利益的“逐底竞争”
2024-12-30 10:07:08?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公平有序竞争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标志。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扬帆出海、表现亮眼。但也有个别新兴产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不仅降低了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而且透支未来发展空间、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背后,一定程度上存在只顾短期利益的“逐底竞争”。一些地方人为制造“政策洼地”“税收洼地”,拉拢项目落户。一些行业简单“拼价格”“压成本”,抢占市场空间。从深层次看,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没有发挥好。 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经济的独特优势。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央地之间、地方之间、政企之间同向发力、协同推进。一些地方强调本位主义、注重局部利益,上演“抢人大战”“抢企大战”,花样层出不穷,动作走形变异。比如,只顾眼前、不计长远,违背市场规律低价提供土地,想着法子突破政策给予各类补贴。再比如,只顾“面子”、不要“里子”,超越自身发展条件和承受能力,对原本应由企业自己承担的厂房建设、设备购买等事项大包大揽,将“招商引资”变成“政府投资”。 越是急功近利,越是打“小算盘”,留下的“坑”可能越大。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不少地方争相跟进,但各路资本动机不一,有真心造车的,也有自不量力的,更有存心圈钱的。国内某城市在相关项目因违规圈地和生产资质问题搁浅后,继续引入的项目又因技术骗局被揭穿而破产,再一意孤行引来的新项目实则是“空手套白狼”的圈套,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国资损失严重。 市场是逐利的,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失灵、无序等问题,此时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但补位不能越位、错位,否则就会助长经营主体的套利冲动,加剧低效竞争,徒增“内卷”之风。 相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互联网等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用工方式更加灵活。企业看到哪里的政策优惠,就迁到哪里。三五年后优惠政策到期,再换个城市如法炮制。有的企业为了享受税收、办公场所租赁等优惠政策,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玩起“分身术”,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既有法律风险,又增加了管理难度。还有的企业同时向多个地方列出优惠政策需求,待价而沽,制造“鹬蚌相争”以“渔翁得利”。 片面追求低价格的过度同质化竞争,在一些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去年三季度以来,光伏行业供需错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进而影响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卷价格”成为部分企业阶段性的市场策略。实践反复证明,靠打价格战争夺份额,只会扰乱市场秩序、抑制创新活力,不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内卷式”竞争以过度消耗为代价,不可持续。在当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经济运行挑战加大的背景下,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利益和行业发展的竞争模式,将进一步抬高经济运行成本、阻碍区域之间循环畅通,最终殃及自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破解这一症结,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强大的定力,在发展动能、质量效益上“逐优竞争”。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给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留出足够空间。地方政府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主动打破区域壁垒,破除“唯GDP”的执念,完善市场规则并带头遵守规则,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小循环,积极探索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创新和技术进步、强化产业链配套等举措,吸引和培育优质项目,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处在市场最前沿,对需求变化的感知最敏锐,对发展路径的选择更为审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视“稳健审慎”为君子之品、成事之道。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历经种种挫折和挑战才一步步成长壮大。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各类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军企业应志存高远,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抓住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时间窗口,向创新要出路,向转型要空间,真正靠练好内功赢得优势。 面对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是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之举。支持东西部地区、城市群以及资源禀赋互补或产业协同效应强的地区之间加强对接合作,发展“产业飞地”“科创飞地”“人才飞地”等飞地经济,健全区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拘泥于一地一域争夺有限的资源,到更好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让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地区各展所长、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