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优化养老金融结构
2025-01-22 10:11:3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不断加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4%。在持续增长的养老需求推动下,我国养老金融迎来快速发展。加快养老金融体系创新,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养老体系发展起步较晚,养老资产存量规模不高,养老保障质量有待提升。据统计,我国“三支柱”资产合计占GDP比重仅为12.82%,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具体来看,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发展比较快,目前覆盖人口已达10.66亿人,参保率超过90%;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覆盖率偏低,参保职工数量仅占全部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数量的5.98%;第三支柱缴存力度也有待提升。数据显示,在有个人养老资金账户的4030万人中,只有900万人有实际缴存行为,实际缴存金额182亿元。因此,多渠道优化养老保障发展结构,是当前发展养老金融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鼓励优化家庭理财观念,拓宽养老资金储备来源。在我国家庭持有的金融产品中,以银行存款为代表的传统理财方式仍占很大比例,尤其体现在中老年家庭中。对此,应多方发力,共同引导广大居民优化财富观念,抓住人口老龄化的市场特点,提升养老金融产品的规模与质量,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不断强化全社会的养老金融意识与社会保障水平。 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错位竞争,努力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等第三支柱金融产品,支持鼓励开发针对退休人群的收入替代基金。探索开展个性化的养老信托,聚焦重点人群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养老财务规划、投资顾问、风险保障等服务。发展商业性的养老专项保险产品,发展数字金融等综合性服务方式,助力创新型养老产品开发与推广。 此外,积极提升渠道适老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个性化适老服务,改善老年人等群体支付环境,加强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积极推动银行网点适老化改造,不断提升银行柜台人性化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示范网点建设。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积极优化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质效。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强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机构相互协作。积极培育长期资本,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养老资金长期稳定回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